梅花易数
传统的“形而上者谓之道”思维方式

 

   “形而上”在我国它是与世界上通常哲学中所讲的“形而上学”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在我国近代哲学理论中,“形而上”被加上了一个“学”字,就变成了“形而上学”——以固定不变的方式来看待一切事物了。实际上,易学中所讲的“形而上”与“形而下”是指我们应站在什么层次(立场、观点、位置等)来观察、分析、研究问题的原则。我们大家都知道:所有超出具体形象、范畴等,带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理论、公式、公理、法则等,全都是“形而上”的。

比如,力学公式:F=MA。它可以指导、判断任何具体的质量M,加速度A与力F之间的关系及其大小、比率等。可以说,此公式的内涵性很大——不拘泥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力、质量和加速度的状态。

所有“形而下”的具体事(器)物,都是受“形而上”的规律所制约的。因此,要求我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首先着重要解决的是掌握一种符合客观规律的世界观或思想方法论。在掌握了这种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靠其指导,我们去认识世界及创造各种具体技术、方法及物质等。

比如∶我们传统的中医学。自汉朝到民国之前,所能收集到的中医书籍就多达50万卷以上。如果我们是个“天才”,能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每天读完一卷(一卷还不一定有多少本呢),一直到我们死,一辈子也读不完!

那么,中医怎么才能学好呢?

看看我国历史上各朝代、各时期的中医书,你就会发现:几乎每部书都在讲“阴阳”、“五行”、“四诊”、“八纲”。通过人身上存在的十二条主要经络就把一个人给统一起来了。不管是男人、女人;老的、少的;汉人、各民族人;中国人、外国人等,都按这些由易理发展来的中医哲学原则(按模拟、旁通、归纳等)进行诊治。这比现代西方把人分成数万个课题的医学研究方式,找出其共同、统一性整体规律要容易的多。因此,要学好中医,首先你得先是个哲学家(因为哲学是带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科学。人体科学及医学又是涉足广泛领域的边缘科学)。在这些哲学原则不变的前题下,人、经络、药物,药性、穴位、制药、诊断、治疗等,都按这些原则模拟、分类、归纳。只要在不违背这些原则的前题下,可以随意发挥——怎么用都可以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治。也就是说,要学好中医,首先不只是以学其具体针对性技术为目的,而是以学习其思想方法为根本目的。比如∶在用方药治疗的过程中,同一种病,不同的人用同一种方子可以,用不同的方子也行,都能达到治愈的目的。这也是中医中“经方派”与“时方派”有很大差异的原因。

“经方派”用的是整体免疫性治疗方法——应用性广泛。

“时方派”则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性较强。

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说明而已。中医的其它门派多的是,但都不离“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这些基本哲学原则。这些原则都是由易学“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应统一”规律原则发展来的。

“天有阴阳,时有损益,人事有否泰。上古圣人作《易》,以同患中古。圣人忧患而《易》兴。羲之有《易》,总兴神农之‘本草’,黄帝之‘素问’。其欲出民忧患一而己。所以《易》之有辞,医之有方。为末流防淫之设。而医之有方,《易》之有辞,为古之仁民之政。是以医言损,《易》也言损。‘损’即损也。医言蛊,《易》也言蛊。蛊即‘蛊’也。医言感,《易》也言感。‘咸’即感也。医言伤,《易》也言伤。‘夷’即伤也。医言痞,《易》亦言否,‘否’即痞也。医言蒙 ,《易》亦言蒙。‘蒙’即蒙 也。心肾交为‘既济’,心肾不交为‘末济’。阳伤阴过小(‘小过’),阴伤阳过大(‘大过’)。脉洪之似‘丰’也,脉浮之似‘涣’也,脉细之似‘兑’也,脉涩之似‘节’也。外解之似‘解’也,内补之似‘益’也。治本之似‘复’,治标之似‘夬’也。固精之似‘无妄’也,补中之似‘大畜’也。养安之似‘颐’,似‘需’、似‘渐’也。攻却之似‘师’、似‘剥’、似‘噬嗑’也。医心医身,医国医天下一而已矣。”这也就是“医易相通”原则之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大夫”阶层,他们除了为君王出谋划策之外,多都喜爱琴、棋、书、画。他们通过这些爱好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

比如:“画”中的“写意画” 。利用内含性很强的中国式毛笔(笔尖墨浓,笔肚墨淡,利用毛笔对墨汁的吸附性,可掌握其吸附量的多少)、纸(内含阴渗特点),再加上墨汁,简单的几笔就能很形象的反映一种意境(这比西式的水彩、水粉、油画等画法简单得多)。同一幅画,不同的人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联想。可是,“画”还离不开靠形象和色彩给人以启迪的方式。

“书”则以“象形文字”的汉字为基础。它把具体事物的形象、特点,简化成了简单几笔就能反映事物形象、特点的汉族文字。即使同一个字,在不同情况下使用或发音不一样,其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同样的一个字可以表达几个甚至更多的意思。所以,我们中国人,一辈子,一般情况下,能掌握三四千个单字,除了搞文史,考古,诗辞歌赋、戏剧之类的职业,不管干什么工作,基本都够用了。我国很多的俗语、谚语、谒后语、成语、谜语、对联、诗辞歌赋等,用很少量的一些文字和词句,就能表达寓意很深刻的哲理。再加之,以传统的毛笔在渲纸上书写,利用楷、篆(大篆、小篆)、隶、草(章草、行草、狂草)、甲骨等笔法、技法的融汇运用,简单的几笔,字里行间那种气势、意境就都反映出来了。现今计算机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发现,汉字的录入及处理往往比其它的各种文字都简单、容易、准确,且速度也快。故而有可能在未来的不久,内涵性很大的中国汉字、汉语将成为新的“世界语”。

当下"棋”的时候,双方对垒。一方考虑了几十分钟,才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棋。结果险胜对方。在我们直观感觉上只见到了一个棋字儿在棋盘上一动(很简单)。可是在下决心走这一步棋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中却要考虑几十乃至几百步以上棋的结局。可以说,这一步棋的内涵是很大的。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很多大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墨客都喜欢下棋的原因之一——锻炼自己多方面(内涵很大)的思维能力。

当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直观感觉了。也用不着瞪着眼睛去观察,而往往要闭上眼睛来欣赏了。音乐可以根据不同的音符、旋律、不同乐器的演奏等,达到启迪人们思索的目的。同样的一首乐曲,不同的人演奏,用不同的乐器或方式、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下演奏,给人们的感受可以是大不相同的。同一首乐曲,又适合于很多场合下运用,给人们的感觉都是那么和谐。因此讲,音乐的内涵是相当大的——由一种抽象的思维去启发具体的联想, 并对人类及社会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把复杂多变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只用几个音符的变化,就全表达出来了。这与我们用“阴阳” 、“八卦” 等易简表述方法对一切事物进行表述,是何其相似乃而。

由此看来,我国古人“形而上”的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掌握一种既简单明了又是高层次,大内涵的思维方式。中国有些古话:“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谦虚谨慎” 以及易学中的“劳谦,君子有终。”等都是这种内涵思想的写照。因此,我国古人的衣着多是宽大舒适的。这于西方的那些自我暴露性的三点式衣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书中常有“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之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显然,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要经过我们人类自己辛勤地劳动,才能有所成就与改变。只有严格进行约束,我们的社会、自然、环境、身心等才能得以安定、平衡与和谐。那怎么可能不经过任何的努力与做为,就能达到治理目的的事情发生呢!前一句话实际说的是,我们要掌握一种各种行业都能共通实用的道理。即掌握一种世界观、方法论。非常主动、自愿客观地而不是唯心强行地去认识、适应、运用这些事物的规律性,就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后一句话说的是我们从古到今、祖祖辈辈不管整个社会如何地发展,都应该连续不断地进行某种信仰(世界观、方法论)及社会公德的教育。靠这种全社会自觉维护的舆论及信仰的力量,就能将社会治理完善,达到安定(《周易大传》中有“武夫不弑而治”之说。其道理就是通过运用易学“一阖一辟”的哲理动员全社会的自觉监督力量来治理社会)。

不管什么社会,什么主义,都要靠人去完成,去实施。人要完成这些奋斗目标,就要靠自己具有的才华和德性。人的才华、道德、科学知识、劳动技能等,靠教育才能获得。所以中国古代传统特别注重对人的教育与培养。从小,一进学校的大门,学的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名贤集》、《二十四孝》等书。也就是说我们一入学,首先要接受的是思想、道德教育。并且了解受教育的意义、责任;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了解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传统;要尊老爱幼、精忠报国(“礼、义、廉、耻”、“忠、孝、节、义”;“齐家治国平天下”)、顾全大局;学习历史上民族英雄人物的事迹等——注重精神上的充实。因为精神的东西是“形而上”的。

人类对自然社会、事物的影响,是靠人的言行来完成的;而人的言行,是靠头脑的指挥来实现的;而头脑是靠其世界观、方法论来推演的。所以头脑中的思想方法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要求是最重要的。这些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思想等,全都是精神的──“形而上”的。所以说人不管处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人总要有那么点精神(支柱)才行。

有科学,人类才能有文明。人类只要自觉的运用科学思想,改造事物成功──按事物客观规律实践成功,人们就会说你具有道德与文明。就而今现实社会中,从某些意义上讲,仍然还是有精神文明(理论指导),才能有物质文明(实践)。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不能分割开的。大家都知道事物(形而下之器)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如果追求物质的满足,那将是永远不能得以满足的。故而,其能决定社会是否会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也永远不会平衡。既而,社会永远不得安宁。如果是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就一句话:“人穷志不穷!”他就会,宁愿自己饿死、冻死,他也不会去偷、去抢、去杀人。不但如此,还可以激励自己靠艰苦奋斗的实际劳动去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而不会靠一种侥幸的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去改变自己的处境。这句话可以鼓励全社会去实干。“严于律已”、“身教胜于言教”。易学大家邵雍所着《黄极经世观物内篇》曰:“天下将治,则人必尚其行;天下将乱,人必尚其言。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其诡谲之风行焉……言之于口,不如行之于身。”正如我们的前辈,复合型专家型的领导干部张协和先生所说:“荡除虚夸浮华之恶习,弘扬求真务实之正气。全国青少年应警惕这一点!代代相传。”这都是易学与传统文化“重行”思想的经验总结。

张协和先生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亲身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的经验,他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和世界高科技文化的广阔前景。本着科学随文化而进步的信念,对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充满信心,对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材提出了殷切希望。1994年他预言:“第三次人类文化大繁荣将主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代高科技文化两者精华的结合。这种有机结合将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并成为人类进步的榜样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也将成为第三次人类文化大繁荣的旗帜。”愿他的遗愿能早日成为现实。






上一篇: 传统中“纯”客观“纯”物质的自然观
下一篇:学习易经的顺序

版权所有 神佛易风水酿名斋 

于喜春老师: 13066600504 / 18940075808

邮箱: 317338701@qq.com

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北顺城路114号

扫一扫 添加微信